|
|
您现在的位置:\file3\ |
>2015届湖南省宜章一中高三理综化学限时练习之(五)(word版 含答案)[综合]?2014/10/26 |
资料类型: |
阶段考试 |
文件大小: |
482.06 KB |
来 源: |
liaoconglong上传 |
资料点评: |
|
下载条件: |
|
下载链接: |
下载 |
命题范围: 综合 2015届高三理综化学限时练习之五 第I卷(共42分) 相对原子质量:H:1 C:12 N:14 O:16 Mg:24 S:32 P:31 S:32 Fe:56 Cu:64 7.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 ) A.NH4+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B.乙醇比乙二醇的沸点低 C.乙炔与苯的实验式均为CH D.过氧化钠与过氧化氢中均含有非极性键 8.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.油脂饱和程度越大,熔点越低 B.氨基酸、二肽、蛋白质均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 C.蔗糖、麦芽糖、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都能得到2种物质 D.麻黄碱( )的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9.下列有关铝或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.制备AlCl3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B.工业上采用电解AlCl3的方法冶炼金属铝 C.实验室常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备Al(OH)3 D.存在于污水中的胶体物质,常用投加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 10.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( )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 分别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B 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浓硝酸 C 比较H2O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分别加入少量Na D 比较I2在H2O和CCl4中的溶解度 向I2水中加入CCl4,振荡 11.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,正确的是
图Ⅰ 碱性锌锰电池 图Ⅱ 铅-硫酸蓄电池 图Ⅲ 电解精炼铜 图Ⅳ 银锌纽扣电池 A.图Ⅰ所示电池中,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.图II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,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.图III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,电解质溶液中Cu2+浓度始终不变 D.图IV所示电池中,Ag2O是氧化剂,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为Ag 12.已知温度T时,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,该温度下将V1mLa mol?L-1的一元酸HA与V2mL b mol?L-1的一元碱BOH充分混合,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.若V1a=V2b,稀释此混合溶液时,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都发生变化 B.若pH(HA)+ pH(BOH)=14,则V1=V2时,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C.此混合液中:2c(H+)+c(B+)≤c(OH-)+c(A-) D.若混合溶液中c(OH-)= mol?L-1,则此溶液一定呈中性 13.某课外小组欲测定过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,准确称量a克样品,下列后续实验方案中,不合理的是 A.隔绝空气加热,冷却后,称量剩余固体质量 m1g B.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并蒸干,,称量剩余固体质量 m2 g C.与足量水反应并加热,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1 L干燥气体 D.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加热,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2 L干燥气体 第Ⅱ卷(共58分) 26.(共14分)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、铁等杂质,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、水分、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、受热而引起的。 已知:①氧化性:IO3->Fe3+>I2;还原性S2O32->I-;②KI+I2 KI3 (1)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:取一定量某加碘盐(可能含有KIO3、KI、Mg2+、Fe2+、Fe3+),用适量蒸馏水溶解,并加稀盐酸酸化,将所得溶液分为4份。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;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,溶液显淡黄色,用CCl4萃取,下层溶液显紫红色;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,滴加淀粉试剂,溶液不变色。 ①向第四份试液中加K3Fe(CN)6溶液,根据是否得到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,可检验是否含有 (用离子符号表示),蓝色的沉淀是______ (用化学式表示)。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,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: ______ 、______ (2)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,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,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 。 将I2溶于KI溶液,在低温条件下,可制得KI3?H2O。该物质不适合作为食盐加碘剂,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 (3)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2IO3-+5SO32-+2H+===I2+5SO42-+H2O的速率的影响,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: 0.01mol?L-1KIO3 酸性溶液(含淀粉) 的体积/mL 0.01mol?L-Na2SO3 溶液的体积/mL H2O的 体积/mL 实验 温度 /℃ 溶液出现 蓝色时所 需时间/s 实验1 5 V1 35 25 t1 实验2 5 5 40 25 t2 实验3 5 5 V2 0 t3 表中数据:t1 t2(填“>”、“<”或“=”);表中V2=___________mL 26.(14分) 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(可表示为FeO?TiO2),含有少量MgO、CaO、SiO2等杂质。利用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(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)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:
已知:FeT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:FeTiO3+4H++4Cl-=Fe2++TiOCl42-+2H2O (1)化合物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。 (2)滤渣A的成分是 。 (3)滤液B中TiOCl42- 转化生成TiO2的离子方程式是 。 (4)反应②中固体TiO2转化成(NH4)2Ti5O15溶液时, 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。 反应温度过高时,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 。 (5)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。 (6)由滤液D制备LiFePO4的过程中,所需17%双氧水 与H2C2O4的质量比是 。 (7)若采用钛酸锂(Li4Ti5O12)和磷酸亚铁锂(LiFePO4)作电极组成电池,其工作原理为:Li4Ti5O12+3LiFePO4 Li7Ti5O12+3FePO4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是 。 28.(15分) Na2S2O3?5H2O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,实验室制备原理为: 2Na2S+Na2CO3+4SO2 3Na2S2O3+CO2。设计如下装置(夹持仪器省略)进行实验。
(1)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。 (2)C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;若要停止A中的化学反应,除取下酒精灯停止 加热外,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。 (3)学生乙在加热A后,发现液面下的铜丝变黑。对黑色生成物该学生提出如下假设: ①可能是CuO ②可能是Cu2O ③可能是CuS 学生丙提出假设②一定不成立,依据是 ;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:
基于上述假设分析,黑色物质的组成为 (填化学式)。 (4)实验室用Na2S2O3标液测量废水Ba2+的浓度,过程如下: (已知:2 S2O32一+I2=S4O62—+2 I-)
① 写出BaCrO4沉淀与过量HI、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; ② 以淀粉为指示剂,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。 ③若标液Na2S2O3的浓度0.0030mol?L-1,消耗该Na2S2O3溶液体积如图,则废水 Ba2+的浓度为 。 38.(15分) 以烯烃为原料,合成某些高聚物的路线如下:
(1)CH3CH=CHCH3的名称是 。 (2)X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。 (3)A→B的化学方程式是 。 (4)D→E的反应类型是 。 (5)甲为烃,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。 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。 a. 有机物Z能发生银镜反应 b. 有机物Y与HOCH2CH2OH 互为同系物 c. 有机物Y的沸点比B低 d. 有机物F能与己二胺缩聚成聚合物 ② Y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,写出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。 ③ Z→W的化学方程式是 。
(6)高聚物H的结构简式是 。 2015届高三理综化学限时练习之五参考答案 7、A 8、B 9、B 10、B 11、D 12、D 13、A 26.(共14分) (1)① Fe2+ , Fe 3[Fe(CN)6]2 (各1分) ②IO3-+5I-+6H+=3I2+3H2O 2Fe3++2I-=2Fe2++I2 (各2分) (2)O2+4I-+2H2O=2I2+4KOH (2分) KI3在受热(或潮湿)条件下产生I2和KI,KI被氧气氧化,I2易升华。(2分) (3)< ; 40 (各2分) 27.(14分,每空2分) (1)+2 (2)SiO2 (3)TiOCl42-+H2O TiO2↓+2H++4Cl- (4)温度过高时,反应物氨水(或双氧水)受热易分解 (5) (NH4)2Ti5O15+2LiOH=Li2Ti5O15↓+2NH3?H2O(或2NH3+2H2O) (6)20/9(2分) (7)LiFePO4 – e-=FePO4+Li+(2分) 28、(1)Cu+2H2SO4 CuSO4+SO2↑+2H2O(2分) (2)NaOH溶液;(1分)将铜丝抽离液面停止反应。(2分) (3)Cu2O为砖红色;(2分)CuS;(2分) (4)①2BaCrO4+6H++16I-===3I2+2Ba2++2Cr3++8H2O(2分) ②最后一滴,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。(2分) ③0.0011mol?L-1。(2分) 38、(1)2-丁烯(1分) (2)碳碳双键、 氯原子(1分) (3)ClCH2CH2CH2CH2Cl+2NaOH CH2=CH-CH=CH2+2NaCl+2H2O(2分) (4)消去反应(1分) (5)① a d (2分) ②HCOOCH2CH2CH3、HCOOCH(CH3)2、CH3COOCH2CH3、CH3CH2COOCH3 (4分) ③ (2分) (6) (2分)
|
|
|
|
* 声明: 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
|